蘇州古城西面有個門,不叫西門,而叫“胥門”。
nEO_IMG_胥門_1033.jpg

為什麼要用這個“胥”字來命名呢?原來它與伍子胥有關。

以下是胥門的典故由來:

伍子胥本名叫伍員,子胥是他的字,原來是楚國人,因他父親直諫得罪了楚王,楚王要殺他全家,他就逃奔到吳國來了。後來投靠了吳王,由於他有軍事才能,幫助吳王帶兵打仗,出謀獻策,屢立戰功,被封為相國。伍子胥對吳五忠心耿耿,一心想保衛吳國。

當時,越王勾踐被吳王打敗後,不甘心于失敗,立志要報仇複國,並送西施到吳王身邊,使吳王沉緬於酒色之中。伍子胥看出了越王勾踐的陰謀,幾次向吳王進諫,勸吳王將越王勾踐殺了,免生後患,吳王就是不聽。後來,伍子胥打聽到越王勾踐已在操練兵馬,籌集糧響,準備入侵吳國。伍子胥再次向吳王進諫,吳王非但不聽,還說越王勾踐對吳國很忠,你伍子胥疑神疑鬼,無事生非。伍子胥與吳王爭吵起來,吳王火了,要殺伍子胥。伍子胥也火了,說:“大王不聽我的話,吳國滅亡之日就不遠了,大王要殺我,就請割下我的頭顱掛在西邊的城牆上,我要親眼看到越兵打過來。”吳王一怒之下,就賜了一把寶劍給伍子胥,叫伍子胥自刎。 伍子胥自刎以後,吳王就命人將伍子胥的頭顱掛在西邊的城牆上示眾。

說也奇怪,伍子胥面不改色,頭顱象活著一樣神氣。再說,越王勾踐聽說吳王殺了伍子胥,心裏非常高興。因為伍子胥一死,吳國沒有足智多謀的大將了,越王勾踐就沒有對手了。於是,越王勾踐帶了軍隊,一路打將過來,一直打到蘇州城西門外,要攻城時,軍隊看見伍子胥眉毛豎起,眼睛彈出,形象十分兇猛。軍隊越看越害怕,嚇得發抖,頓時大亂,不敢攻城。通訊兵急忙回去報告越王勾踐。越王勾踐出來一看,只見伍子胥的眼睛越張越大,張得象銅鈴一樣,好象要彈出來似的,越王勾踐也不禁嚇得心裏直跳,汗毛倒堅,急命暫時退兵。越王勾踐兵以後,伍子胥的眼睛才逐漸閉上。幾天以後,越王勾踐收住軍心,整頓軍隊,從葑門(東面的城門)攻進了蘇州城,吳國就滅亡了。 伍子胥一生鐃勇善戰,威震敵國,是有名的大將。他的頭顱掛在城牆上還能嚇退敵兵,嚇得勾踐不敢攻城。蘇州老百姓為紀念他,就將西邊的城門叫做“胥門”。

但是聽全陪小吳說,
目前的胥門已經有遭受過破壞, 
只有這些大小不一的石塊才是原有的古績,
其他的都是重整過的。
nEO_IMG_胥門_1039.jpg

兔雖然是很喜歡歷史濃厚的古城,
但是這個城牆的歷史太有殺氣,
沒膽的兔遠遠拍張照片留念就溜走了。
nEO_IMG_胥門_1034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83421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